专业号

河北省林业情况简介

~119°50′、北纬36°05′~42°40′之间。全省总面积18.88万平方公里,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河北省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4.2℃,年降水量215~745毫米,年无霜冻期81~204天。全省有11个设区市、172个县(市、区),总人口7000万人。

一、林业发展沿革

河北省历史上曾是森林繁茂之地,山区、丘陵、坝上、平原遍布原始森林。从春秋战国开始,河北省的森林迅速减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几乎破坏殆尽,只残存天然次生林788万亩,森林覆盖率2.8%,活立木总蓄积1615.3万立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森林面积开始逐步回升。1949年~1966年,是河北省林业的恢复、调整阶段,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10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8%。1967年~1978年,是河北林业建设在困难中发展的阶段,全省有林地面积增加9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6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河北林业进入振兴时期,到2000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5483万亩,森林覆盖率19.48%,林木蓄积7931万立方米。进入21世纪,河北省林业建设步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发展时期。河北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林业发展目标;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河北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等多部地方林业法规;省政府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河北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等,制定了《河北省果品强省建设规划》、《河北省林板(纸)一体化建设规划》、《河北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等多项规划,河北林业已经发展成为集林业、果树、花卉、蚕桑、林产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为一体的综合行业。

二、林业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省林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为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全省各地通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有力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增长。全省有林地面积每年净增1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0.5%以上。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7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39%。山区、丘陵、坝上和平原地区森林植被全面增加,林种、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造林绿化统筹推进。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开展了规模化造林绿化示范县建设,对生态状况脆弱、生态地位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了集中治理,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沙化土地由扩展向缩减的历史性转变。在抓好深山远山等生态脆弱区造林绿化的同时,更加关注和重视人居生态建设,动员各界力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加快城镇、乡村、道路、河渠造林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步伐,让城乡居民更直接地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三是资源保护成效明显。森林防火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多年控制在0.3‰以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美国白蛾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击野外违法用火和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木材采伐、征占用林地和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等管理措施不断规范。全省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森林、野生动物、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达到26处,总面积52.6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是产业富民作用凸显。全省果树面积达到2295万亩,果品产量达113.5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梨、红枣、板栗、柿子、杏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果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6%。全省靠果品及相关产业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超过3000个。建成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800多万亩,培育形成了文安、正定等人造板加工企业集群,人造板年产量1100多万立方米,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林下种植养殖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在8%以上,2009年达到615亿元,林果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五是林业改革不断深化。200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落实林地、明晰产权、登记发证”为主要内容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截至目前,全省有林改任务的170个县(市、区)全部编制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完成明晰产权面积8289万亩,占改革任务的99.9%;登记发证面积4668万亩,占任务的56.2%,发放林权证109.2万份,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同时开展了林木采伐改革试点,建立县级林权流转服务中心14个,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2288个,林权抵押贷款超过1亿元。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有效破解了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林业发展设想

2009年6月,中央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省林业工作实际,提出了“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20年增加到35%”的奋斗目标。为此,河北林业将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青山绿水硬环境为目标,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严格考核森林覆盖率净增量为抓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做出新贡献。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全省城镇面貌大变样和打造青山绿水硬环境这个中心来谋划和开展林业工作,加快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努力实现“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奋斗目标。

(二)夯实两大基石。一是抓发展。就是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全面履行绿委会“统一组织领导城乡绿化”的职能和绿委办对城乡绿化“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检查督导、评比表彰”的职责,统筹推进全省城乡绿化。着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水平的示范工程,推动造林绿化再上新台阶。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镇绿化理念,把握“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绿化方向,倡导“乔为主、灌搭配、花点缀、草为被、人能进、有座位、少占地、多占天”的绿化模式,努力让人多的地方树更多、生态更好、环境更美。二是保安全。切实搞好以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主的资源保护;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林业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狠抓三个突破。一是宣传上突破。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增强国民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二是在推动全社会支持上突破。紧紧依靠、主动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把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作为推动林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调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抓好城乡绿化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林业建设由部门行为向全社会行为的转变。三是执法上突破。加强森林公安队伍建设,加大林业执法办案力度,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征占用林地、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专项行动,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依靠四轮驱动。一是改革驱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二是项目驱动。围绕全省林业建设目标任务,积极谋划和争取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以大项目带动林业大发展。三是科技驱动。大力加强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成果在林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实现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四是产业化驱动。做大做强林果产业,调整优化林板产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种苗花卉培育、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以及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新兴产业,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